國際政經
中美是否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評《直面中美貿易沖突》 /余永定
經濟金融改革
供給側視角下的僵尸企業與“低利率陷阱” /張曉慧 李 斌
日本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做法和經驗借鑒 /張承惠
關于當前通脹度量指標的認識與改進建議/ 許憲春
資管產品有序轉型,形成“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并重配置/阮健弘 張 璇
夯實基礎,走向自由浮動——成功的浮動匯率要求良好的貨幣與財政紀律 /金中夏等
經濟金融開放
從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到監管科技 /陸 磊 尚昕昕
中國金融開放:感知政策的溫度 /徐奇淵等
RCEP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及中國的未來選擇 /蘇慶義
中美是否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評《直面中美貿易沖突》
余永定
摘要:“推動建立長期穩定的中美雙邊經貿關系”課題組的研究報告《直面中美貿易沖突》即將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回答中國應該如何應對中美經濟沖突的重要嘗試。課題的不少觀點和政策建議可以進一步討論,一些政策建議還可以進一步具體化。但無論如何,這份研究報告是迄今為止我看到的有關中美經濟沖突研究中最為系統、全面和具體的成果之一。我相信報告的出版將為推動中美經濟沖突研究發揮有益作用。
關鍵詞:中美經貿摩擦 中美關系 修昔底德陷阱
注:作者余永定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本文為對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內部課題“推動建立長期穩定的中美雙邊經貿關系”的研究報告《直面中美貿易沖突》所做的評論。
供給側視角下的僵尸企業與“低利率陷阱”
張曉慧 李 斌
摘要:近年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貨幣條件空前寬松,但政策效果不及預期,并與低增長、低通脹、高債務等相互交織。與主流宏觀理論從需求側分析貨幣政策傳導機理不同,本文試圖從供給側視角,基于僵尸企業建立一個理解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框架,并在這個框架內解釋寬松貨幣政策、僵尸企業增多、經濟疲弱、債務高企以及通脹不及預期相互交織等重要宏觀經濟現象。理論研究和基于全球22個經濟體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表明,貨幣政策變化不僅會影響需求,還會通過阻礙僵尸企業出清等方式影響經濟的供給結構。在利率下行過程中,貨幣條件的變化對供給的影響甚至會超過需求,央行降息本意是刺激新增的有效投資,但有可能更多起到了增加僵尸企業的效果,進而導致無效的債務擴張和全社會生產效率的下降。這是理解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效果不及預期,出現寬貨幣、低增長、低通脹、高債務現象的重要視角。鑒于此,在宏觀政策的把握上既要看需求,也要看供給。要把握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取向、力度和節奏,既不能不足,更不能過度,否則可能固化結構扭曲,留下復雜的后遺癥。要高度重視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出清僵尸企業,激發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和活力,需求側和供給側政策相互配合,共同推動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貨幣政策 僵尸企業 供給側改革
注:本文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CF40) 課題“多重約束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部分成果,人論壇特邀成員李斌。課題組成員包括林振輝、李宏瑾、王鵬、張蓓,本文內容主要由李斌執筆
日本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做法和經驗借鑒
張承惠
摘要:日本是世界上中小企業最多的國家之一,日本政府在財稅、金融等多個領域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對中小企業進行保護。在長期發展中,日本逐漸形成了政策性金融機構引導、信用擔保和保險機制支持、民間金融機構參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補充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日本成熟的運作模式及制度安排,對我國構建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一是新時期應制定支持中小企業的系統性政策,并及時反饋政策效果;二是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需要強化法律基礎;三是政策性金融應發揮更大的作用;四是應建立和完善落實中小企業支持政策的組織體系和執行機制。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日本
注:作者張承惠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
關于當前通脹度量指標的認識與改進建議
許憲春
摘要:衡量通貨膨脹的兩個主要價格指數分別是 CPI 和 GDP 縮減指數,CPI范圍較窄,GDP縮減指數范圍較寬。社會公眾往往關注CPI,因為CPI影響他們的實際生活水平;政策決策者既要關注 CPI,又要關注 GDP 縮減指數,因為投資價格變動、進出口價格變動同樣影響經濟的穩定運行,這兩個價格指數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目前,CPI 和 GDP 縮減指數主要存在四個問題:一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權重需要完善;二是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支出核算方法需要改革;三是新產品不斷涌現和線上產品更替線下產品日益加快,給價格統計調查方法帶來挑戰;四是數字化轉型對價格統計帶來挑戰。CPI和GDP縮減指數由于其價格指標的原有屬性,均不宜納入資產價格變化,但可以考慮借鑒紐約聯儲的研究成果,針對貨幣政策關注的價格變化,構建一個包括資產價格變化的價格指數。
關鍵詞:CPI GDP縮減指數 通貨膨脹
注:作者許憲春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
資管產品有序轉型,形成“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并重配置
阮健弘 張 璇
摘要:國際金融危機以后,我國金融機構資管產品體量逐漸增大,資管產品風險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兩年多治理,資管產品平穩有序轉型,風險明顯收斂,服務實體經濟的總量擴大、方式優化,逐漸形成“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并重的配置結構。但同時,資管產品發展仍然面臨資管風險未完全消除和金融市場容量、深度有限的挑戰。當前我國資管產品已從“抓防范、防風險”進入“促轉型、歸本源”為主要特征的新發展階段,建議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充分發揮“雙支柱”調控框架的有效性,保持合理適度的流動性,為資管產品轉型提供穩健的宏觀環境。二是在穩妥做好資管新規過渡期整改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監管措施。三是大力發展多層次健康的金融市場,為資管產品提供長期有效的資金來源和優質穩健的資產配置渠道。四是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使資管產品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關鍵詞:資管產品 資管新規 風險
注:作者阮健弘系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張璇系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統計制度處副處長。
夯實基礎,走向自由浮動——成功的浮動匯率要求良好的貨幣與財政紀律
金中夏 等
摘要:本文對實現匯率浮動的必要性、宏微觀條件、影響、主要顧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首先,本文闡釋了提升匯率靈活性的背景和必要性,并說明浮動匯率是利大于弊的。其次,剖析了人民幣匯率走向浮動的宏微觀條件,宏觀層面采用宏觀經濟脆弱性評估方法,分析一國對外部門、公共部門、金融部門和公司部門的宏觀經濟穩健性對匯率的影響;微觀層面采用系統性風險評估方法,對重要經濟金融部門和主要金融市場的量化指標進行多維度對比,量化比較了中國和二十國集團 (G20) 國家在各相關領域的表現,在此基礎上評估了我國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再次,在借鑒國內外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闡明匯率貶值在短期和中期的影響,建議我國在走向浮動匯率的同時,需要避免積累過多外幣負債,防止大規模資產負債表效應的形成。最后,參考國際經驗,分析了“浮動恐懼”和“匯率超調恐懼”的起因以及克服這兩種恐懼的重要性,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浮動匯率 經濟穩健性 經濟開放
注:本文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CF40) 課題“外部環境惡化條件下的匯率政策選擇及外匯衍生品市場建設”的部分成果,課題經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組織專家進行評審。課題負責人金中夏系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執行董事,課題組成員包括趙岳、王浩斌。
從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到監管科技
陸 磊 尚昕昕
摘要:面對跨境資金流動既帶來資源配置優化也帶來金融風險甚至貨幣危機的基本事實,本文從歷史經驗和理論角度出發,探討了跨境資本流動對一國經濟金融的影響,并結合國際觀點論述了跨境資本流動的中國實踐。本文的主要啟示有:(1) 金融業開放對于一國的影響是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還是帶來不穩定沖擊,關鍵在于是否具備宏觀的、全局的風險管理能力;(2)歷史上,跨境資金大進大出風險往往不是某個機構的合規性問題,更多體現為宏觀層面多指標牽引而形成的市場一致性預期,因此,風險管理不應是治標型的微觀資本管制,或對微觀主體的“貼身緊逼”,而應該是總量性的宏觀管理;(3) 真正意義上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需要既能從宏觀層面防范外部沖擊,又對市場限制最小,并具有跨周期一致性、透明性和非歧視性。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在實踐中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對跨境資本流動情況進行及時準確的監測;二是在跨境資本流動異常波動時要能及時歸因,尋找到能夠影響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特征指標,這也是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的調控之“錨”。未來,監管科技手段將成為助力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變革的關鍵,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手段在預警和防范風險的同時,真正實現針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管理。
關鍵詞:金融業開放 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宏觀審慎管理 監管科技
注:作者陸磊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尚昕昕系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本文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外部輸入型風險沖擊、系統性風險防范與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研究”(71903194)、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年度課題“從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思考到金融科技應用:實踐、困境與創新”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作者所在機構觀點,文責自負。
中國金融開放:感知政策的溫度
徐奇淵 等
摘要:近年來,我國在金融領域銳意推動改革和開放舉措,相關政策不斷向前推進。同時,外資機構也感受到了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改善,但外資機構仍然認為其在華業務面臨較大挑戰。可見,金融開放政策和外資機構感受之間仍然存在顯著的溫差。如何理解這種感知差異?過去該領域缺乏系統的研究,課題組基于四個視角進行了研究:其一,基于現有政策和外資機構經營數據,對事實進行研究;其二,對外資機構進行匿名式的問卷調查;其三,對外資機構進行專門的訪談調研;其四,對歐盟、美國、日本三大外資商會的年度報告中與金融開放相關的訴求進行文本分析。從理論視角出發,對上述不同視角的觀察進行交叉驗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東道國面臨的五道障礙的分析框架,并且以外資銀行在華經營為例進行分析。此外,還對中美摩擦背景下,外資機構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中國金融開放的長遠觀察進行了分析。最后,本文還結合金融改革對金融開放的作用進行了闡述,并給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開放 金融改革 中美關系 金融服務業開放 資本金融賬戶開
注:本文作者為徐奇淵、鄭聯盛、楊盼盼、熊愛宗,徐奇淵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研究部主任;鄭聯盛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楊盼盼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熊愛宗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文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2020外灘金融開放報告:感知政策的溫度”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組成員包括徐奇淵、鄭聯盛、楊盼盼、熊愛宗、韓冰、朱鶴、張佳佳、楊悅珉、鐘益、祝修業、戴雨汐、鄧揚眉、劉禹、張振。感謝課題評審人和審稿人的建議,文責自負。
RCEP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及中國的未來選擇
蘇慶義
摘要:2020年 11月 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 正式簽署,預計 2021 年將會生效。在 RCEP 締約方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下,以及談判受到諸多干擾的背景下,能達到目前標準水平的協定實屬不易。在貨物貿易、市場開放、制度型規則和戰略影響四個維度下考察,RCEP 能給中國帶來較大的經濟收益和戰略收益,但是帶來的改革收益和開放收益有限。中國應該在積極穩固 RCEP 的同時,主動出擊,化解加入 CPTPP 的各種困難,早日加入CPTPP。
關鍵詞:RCEP 對外開放 CPTPP
注:作者蘇慶義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