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
核心提示:標普宣布調升多家中國銀行的信用評級,此舉顯示出標普對中國銀行業經營狀況真實的、客觀的和正面評價。
近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全球各大銀行評級頻遭下調,部分國際輿論也出現了對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的擔憂和看空中國銀行業的聲音。在這種背景下,標普宣布調升多家中國主要銀行的信用評級顯得“特立獨行”,此舉顯示出標普對中國銀行業經營狀況真實的、客觀的和正面評價。
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國際評級公司開始著手回顧和調整其原有的銀行評級體系。近日,標準普爾公布了新的銀行評級方法論,新的評級方法將全球銀行置于統一的標準下,更有利于對銀行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以及不同銀行間的比較。該公司預計,啟用新的評級方法論之后,全球60%銀行評級會保持不變,20%銀行將被上調一級,15%銀行將被下調一級,少于5%銀行將被降兩級或更多。在標普已經公布的基于新評級方法的銀行評級中,除德國和法國銀行評級保持穩定外,包括花旗、美銀和摩根大通在內的主要美國大銀行以及匯豐、巴克萊和瑞銀等歐洲主要銀行評級普遍遭到下調,而中國銀行業表現一枝獨秀。此次標普共更新了四家國內主要銀行的評級,其中建行、中行和交行的評級均得到了提升,工行的評級也保持穩定。
在全球金融動蕩的大環境下,中國主要銀行評級調升既是對中國銀行業評級偏低的歷史問題的修正,也是對中國銀行業近年來改革發展成果的集中體現。
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的進程,從根本上提高了中國銀行業的管理能力。為推動中國銀行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機制,提高核心競爭力,同時有效化解潛在風險,維護經濟金融安全,中央政府審時度勢,進一步推進了國有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工作。中國銀行業也通過積極穩妥引進外資并開展全面合作,使全行業公司治理、管理理念、風險控制、業務發展和創新能力等都得到明顯提升。在實現與國際銀行業體系更深程度融合的同時,為各項業務快速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面對近年來國內外復雜經濟金融環境的嚴峻挑戰,中國銀行業努力把握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積極克服種種不利影響,信貸投放平穩有序,盈利增長明顯加快,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通過著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在業務結構調整、國際化發展、綜合化經營和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績,整體實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2011年以來,監管機構積極配合宏觀經濟走勢,繼續構建宏觀和微觀審慎相結合的金融監管框架,為商業銀行的穩健運行和良性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監管環境,推動商業銀行繼續呈現平穩發展的良好態勢,各項經營指標保持穩定向好。一是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在貨幣政策總體穩健但趨向收緊、經濟增長略有放緩但保持穩健的大環境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規模繼續穩步增長。截至三季度末,總資產余額達83.3萬億元同比增長16.7%。
二是盈利水平持續向好。在升息資產增長、凈息差擴大、手續費收入增長加快以及成本收入比繼續下降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商業銀行盈利水平持續向好。前三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8173億元,同比增幅達35.4%,平均資產利潤率和平均資本利潤率分別達1.38%和22.1%。
三是得益于商業銀行通過增發、配股以及利潤留存等方式增加資本,監管部門提高資本監管標準、銀行自身加強和改善資本管理等因素,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穩步上升。三季度末,商業銀行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12.3%,比上年末上升0.16個百分點,資本實力進一步提高。四是資產質量保持穩定。在銀行風險管控水平不斷提高、監管部門加強對房地產、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等重點領域的風險監控的影響下,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078億元,比年初減少25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5%,比年初下降0.1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為及早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滿足新的監管要求,銀行撥備覆蓋水平繼續提高。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余額為1.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600億元;撥備覆蓋率繼續提高,達到270.7%,比年初提高53 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2.57%,比年初提高0.1個百分點。
中國主要銀行信用評級穩中有升充分顯示出中國經濟和中國銀行業健康運行的整體趨勢,是中國銀行業將長期保持穩健的又一標志。“十二五”的大幕已經開啟,今后五年將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銀行業將繼續順勢而為,銳意改革,加快創新,改進服務,優化管理,為經濟轉型發展、金融穩定運行和金融服務水平提升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章發表于2011年12月08日21世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