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發展形勢分析
(一)過去十年中國保險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1年末達到1.43萬億元,是2002年末的4.8倍,10年來全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8.7%,保險行業成為國民經濟當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圖1:2002-2011各年保費收入(億元)
從業主體在2011年末已達到158家,是2002年末的2.7倍,保險市場基本形成了綜合性與專業性公司、中資與外資公司共同發展、公平競爭的市場格局。
行業實力方面,2012年中期達到6.78萬億元,是2002年末的10.4倍,保險行業已經成為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地位與影響力明顯增強。
社會定位方面,國務院2006(23)號文首次從“頂層設計”的高度明確了保險業的社會定位:“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與社會管理的功能”,在促進金融體系建設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核心作用。
圖2:2002年到2012年二季度保險業資產(億元)
(二)2011年以來保險業發展局面出現轉折
長期來看,受國內經濟持續增長、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人口老齡化加快、中產階級崛起以及城市化率快速提升等諸多因素的推動,再加上目前相對較低的市場滲透率,我國人壽保險業的強勁增長似乎值得期待。但自2011年以來持續到2012年,我國壽險行業發展勢頭明顯放緩。
圖3:中國壽險市場的保費和增長率
從市場總體看,截至2012年9月底,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8084億元,同比僅增長3.9%,如果剔除退保和支出,保費則是負增長;2011年9月底7779億元,相比2010年同比負增長7.1%,均大大低于過往2002-2010年平均增速;同時,2011也是人身險原保險保費增速唯一低于國內GDP增速的一年,2012年亦存在較大的可能性。
從經營主體看,截止2012年9月底,除太保個險新單正增長外,市場前六家壽險公司當年個險、銀保新單規模保費均出現負增長,“總保費、新單價值實現正增長”成為各家公司2012年的核心訴求與目標。
(三)深層次原因:積極因素出現轉變
回顧過往十年,基于經濟高速增長等一系列積極因素的推動,壽險行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但進入2011-2012年,隨著外部經濟大環境的變化,有利于行業發展的各項因素正在逐漸轉變和消散,壽險公司傳統盈利模式日益受到嚴峻的挑戰。
首先,21世紀頭十年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態勢,曾有力推動保險業的快速發展。然而近兩年來,全球經濟持續動蕩,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前景,受外部因素的沖擊,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經濟增長方式亟待轉變。
其次,引入臺灣個人營銷體制,對保險業的發展曾起到革命性的作用,促進了行業的繁榮。然而這一體制現在遇到很大的問題,一是國內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對保險業構成重大打擊,“增員難、留存難”掣肘行業發展;二是行業形象亟待改善,營銷員體制改革尚需探索前行。
再次,銀行兼業代理銷售渠道異軍突起,曾對保險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當前銀行代理銷售的綜合成本持續提升,渠道爭奪引發行業惡性競爭,此外銀保渠道銷售誤導問題日益凸顯,也使得行業風險不斷加大。
保險公司的保費,一個是傳統的保費,是到點保底的,但由于保監會并未推行利率市場化,所以這些年基本上沒有了。主要是三款產品,第一款是分紅險,保底利率是2.5以上;第二款是萬能產品;第三款是投連險,與基金一樣。現在分紅產品大約占到70%到80%的比重,表面上2.5的保底回報率沒有風險,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因為銀行分紅保險主要由銀行賣出,而銀行在銷售時多少帶一點與同期存款相比較的性質,分紅保險的客戶主要以年紀大的人為主,他們本想去銀行存款,結果在銀行柜臺的推薦下購買了保險,由于他們對保險缺乏了解,一旦出現最后收益低于五年期存款的情況,可能就會引發很多問題,甚至監管機關也會要求保險公司對其進行賠償。再加上保險公司在與銀行打交道時處于非常劣勢的地位,除了每年繳納給銀行約1.5%的代理手續費,還被要求購買銀行次級債與滯銷的基金等,預計保險公司每年給銀行的平均成本超過2.5%。除去保險公司自身的費用,再要滿足客戶5%以上的回報率,是非常困難的。
最后,2007年推進中國股權分置改革使得資本市場總體向好,從而導致保險公司的盈利獲得很大增長。但受內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2011-2012年資本市場長期表現低迷;同時,保險產品競爭力下降,信托、銀行理財等市場分流了保險資金。
保險資產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保險投資陷入發展困境
過往十年,諸多促進保險業發展的積極因素發生轉變,在導致保險業自身增速減緩的同時,也使得保險投資遭遇收益率下滑、波動加大的瓶頸。
從盈利模式上看,保險業務獲取成本持續維持高位,行業尚未建立“三差”平衡利潤模式(“死差”、“費差”、“利差”),公司盈利過度依賴利差水平,利潤壓力大幅向投資轉移,造成投資行為變形。
從投資渠道上看,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高收益、長期險品種供給有限,保險公司僅依靠固定收益投資很難覆蓋負債成本,另類投資初期難對收益率有所貢獻,保險公司被迫加大權益投資以博取超額收益,造成行業總體過度依賴權益投資的局面,保險機構紛紛在與股市博弈的過程中獲取來源單一的行業利潤,行業利潤高度關聯股市表現。
從市場環境上看,目前國內股市正處于低迷階段,行業倚重股市直接造成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下滑且波動加大,進而影響到行業整體利潤和償付能力的穩定性。
當前,保險資產管理因面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需因時而變,呼喚行業深層次創新。
一方面是現有投資渠道面臨長期低收益化趨勢。由于具有保底承諾、期限長等方面的特征與要求,保險資金運用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率的原則,與負債方達成良好協調關系,作為匹配負債的良好品種,固收類資產配置擁有絕對優勢。考慮現實市場收益率情況,固定收益投資難以維持較高的收益預期,在權益市場低迷的情形下,短期內另類投資亦難以形成有效投資與盈利能力,未來保險資金投資難言樂觀。
另一方面是現有受托管理資金來源尚未充分打開。作為投資范圍擴大后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其投資范圍已經涵蓋了市場上絕大多數投資品種,包括債券、股票、基礎設施及不動產、股權投資等,相比基金、券商等機構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除企業年金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尚未打開受托行業外資產的有效通道,存量巨大的公募市場、業外機構資產、全國社保基金等難以觸及。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在私募理財領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二)監管創新大動作——險資運用“新十條”
自今年7月始,中國保監會陸續出臺10項保險資金投資相關政策,拉開保險全行業創新浪潮的序幕。金融衍生品,銀行、信托和證券理財產品,都在此輪新政中向保險資金漸次放開。
監管思路新變化在于:著眼于推進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市場化改革,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效率,繼續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在加強風險控制前提下,進一步放松監管管制,簡化審核程序,提高監管透明度。
“新十條”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投資渠道,還充分地拓展了資金來源,改變了保險機構以往在市場上被動地位,在目前內外受困的處境下,打開了險資運用的新局面。
表1:險資運用“新十條”
日期 |
政策 |
7-19 |
《保險資金投資債券暫行辦法》 |
7-23 |
《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
7-25 |
《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和不動產有關問題通知》 |
7-27 |
《保險資產配置管理暫行辦法》 |
10-22 |
《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通知》 |
10-22 |
《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管理暫行規定》 |
10-22 |
《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 |
10-23 |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關事項通知》 |
10-23 |
《保險資金參與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暫行辦法》 |
10-23 |
《保險資金參與股指期貨交易規定》 |
表2:具體政策內容
政策 |
具體內容 |
擴大固收投資范圍 |
擴大了債券品種范圍和信用品種范圍;開放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和產品型固定收益品種;擴大了信用債投資比例。 |
基礎設施審批簡化 |
發行程序進行簡化,備案制改為交易所注冊備案;標的項目范圍放寬,增加資本金要求;擔保要求放寬,取消了對具體財務、運營指標規定。 |
股權投資范圍放寬 |
放寬對保險公司投資PE的條件要求;提高保險公司可投資比例;增加了能源、資源、現代農業、新型商貿流通行業。 |
開放金融產品投資 |
開放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券商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
提供風險對沖工具 |
保險公司可以參與衍生品及股指期貨交易,用于對沖或規避風險 |
開放境外市場品種 |
拓寬了保險資金投資境外市場的范圍及投資品種。 |
促進業務雙向開放 |
擴大了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委托與受托業務范圍,允許保險資管受托業外資產;同時開放了保險公司委托資金予證券、基金等機構。 |
(三)歷史機遇:步入“大資管”時代
“新十條”的推出,對保險業來說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保險資管機構由此成為市場上資金來源更加廣泛、投資品種更加齊全的機構投資者,昂首步入“大資管”時代,將從根本上扭轉保險行業倚重權益投資傳統盈利模式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從而帶動與促進保險行業更加健康地發展。
一是受托資金來源更加廣闊。除了保險資金,還包括了企業年金、保險業外機構資產、個人理財、公募基金等。
二是投資工具與品種更加齊全。包括:國內公開市場(債券、股票)、另類投資(基礎設施債權、不動產、PE股權投資)、境外投資、 其他金融產品、衍生工具(利率互換、股指期貨......)、多種工具與品種的組合等。
(四)保險資管機構面臨的新挑戰
制度與政策的創新是外因,增強自身競爭力才是根本的內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夠起作用,機遇當前,對保險資管機構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是市場化程度有待提升。需進一步加強銷售體系與隊伍建設;打造市場競爭力,與基金、信托、券商等機構同臺競技。
二是投資管理與風險管控能力有待提升。需做深投資研究,全力提升投資回報;高度防控投資風險,保障業務合規開展。
三是優秀人才的保有與吸引力有待提升。需匯集行業智慧,發揮優秀人才的核心作用
保險資產管理的專業化探索
挑戰與機遇并存,在大資管時代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如何在市場上真正成為一個有實力的資產管理機構,成為一個強大競爭者?答案是走專業化發展之路。
(一)均衡投資 —— 設立正確的投資目標
建立科學保險資金投資體系的首步是設定正確的投資目標,并將其貫徹在投資的各個環節中,投資目標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的成敗。
與生俱來的負債特性使得保險資金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特點,對投資中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的協調統一有著較高要求,投資管理人必須在長期安全性的基礎上盡可能追求更高超額收益和適度流動性。
保險公司應該建立一種平衡的投資原則,在投資中兼顧短期投資收益和長期收益能力、平衡絕對收益率和相對收益率,即“均衡投資”原則。
投資目標的設計要點:目標是可行的,可與具體實踐操作相契合,符合客觀環境和市場條件,且要將公司多重目標和要求轉化為清晰、明確、客觀的單一標準下達投資人員;
計量方法:當期收益目標以會計計量為主,綜合使用會計收益率與考慮浮盈變動的綜合收益率來評估投資結果,并開發衡量資產長期收益能力的工具(如YTM);
投資過程管理:通過多元化組合與工具(指數基金、股指期貨、資產負債指數等)管理、調節投資過程,引導投資人員做出符合總體目標的投資行為,既保證與“均衡投資”的大原則不產生偏離,又使得投資人員和資產組合留有充分調整空間。
保險機構在與其他投資機構的競爭中,要塑造穩健增長的投資形象。
(二)安全至上 —— 健全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
保險資金運作中的風險管理,其特征源于保險資金的特殊性及保險資金運用的特有規律,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應深刻把握其特殊性及特有規律,逐漸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從而最大程度上確保投資的安全性。
針對利率/匯率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道德風險幾種主要風險,總體風險控制措施有如下幾種:資產負債管理、總風險限額限制、投資管理組織架構設置、投資決策管理系統設計、交易流程控制、保險產品開發策略。具體控制手段包括:信用評級體系及系統、透明風險文化、定量化風險模型、內部控制框架(COSO)、合規管理體系等。
保險公司現在能做的衍生產品主要是三個:一是利率掉期,二是匯率掉期,三是股指期貨。即便通過利率、匯率掉期來鎖定風險,事實上其計價會計準則里仍然是波動的,可能會造成很大風險。股指期貨也是這樣,風險監控系統要想實時監控頭寸情況與風險情況,是很難實現的。
另外,以前保險公司在風險預算體系下,如果管住總的風險限額,理論上是不需要止損的。但用一些量化模型去做投資的時候必須有止損機制,這與以前的文化就產生了沖突。在以前的風險預算體系下,投資文化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追求最高收益,但是現在出現很多工具后,投資文化的指導思想發生改變,即實現收益在一定條件下的風險最小化,發生這一改變后,整個系統要將其設計進去會很難。
(三)專業制勝:深化投研建設、開拓新業務領域
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勝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應練就自身的“過硬本領”,應逐步打造多工具、多策略的投資研究能力,建設全方位、系統化的投資研究分析體系,提升資產靈活配置、獲取穩定回報的能力,形成獨特的市場競爭能力。
表3:靈活資產配置
多品種 |
多策略 |
多渠道 |
多平臺 |
公開市場(債市、股市) 股權投資 不動產投資 夾層投資(基礎設施債權、不動產債權、股債結合產品) |
交易策略 套利策略 數量化策略 指數策略 絕對回報策略 |
保險資金 企業年金 共同基金 保險業外機構資金 |
境內機構 境外機構
|
借“新十條”東風,持續加強在投資新業務領域的研究,例如在投資金融產品領域、投資股指期貨領域等,保險資管機構應逐步在這些領域形成投資策略與投資能力。
表4:險資運用新政與新業務領域
險資運用新政 |
新業務領域 |
《保險資金參與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暫行辦法》 《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通知》 《保險資金參與股指期貨交易規定》
|
新金融產品
股指期貨 |
保險資金通過投資新金融產品與各類金融機構建立起最廣泛的聯系,為提高保險資金投資收益、提升保險產品創新能力、促進保險資管公司市場化等方面提供了基礎。
表5:新金融產品的投資策略選擇
允許保險資金參與投資股指期貨,為保險資金提供了風險對沖的有效工具,有利于完善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效率、降低組合風險。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需要以“積極準備、穩步推進”的原則穩步開展各項準備工作。
表6:股指期貨投資的三個階段
完善投研平臺和流程 |
深入并完善股指期貨套保策略 |
儲備股指期貨套利及資產組合管理策略 |
?啟用和完善通用算法交易模塊 ?沖擊成本精算研究 |
開發完善利用股指期貨套保策略 ?被動套保 ?主動套保
|
|
第一階段 |
第二階段 |
第三階段 |
(四)人才興業 —— 建設一流人才團隊
千古興業,關鍵在人。資產管理行業是典型人才與資本密集型行業,優秀的人才團隊是在金融業競爭中保持優勢的制勝法寶。
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要堅持人才立司,在發展中積累雄厚的人才資源、總結科學的人力資源發展思路。
建設一流人才團隊的幾個要點是:專業扎實、人員穩定、嚴格進人、優中選優、高端招聘。
(五) 機制保障——激勵與考核體系
1、團隊考核與激勵
以人才為戰略,以價值為核心,通過有效的機制保障,鼓勵價值創造,公正價值評價,合理價值分配,全面推進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價值轉型。
表7:團隊考核與激勵的價值評價機制與價值分配機制
價值評價機制 |
價值分配機制 |
績效管理和考核機制
晉升與發展機制
|
有競爭力的薪酬激勵機制
|
2、對投資業務的考核
投資績效考核是資產管理公司績效體系的重中之重,不同于基金等其它機構,保險投資績效考核必須充分考慮其資產管理的特點和各種獨特性要求,將對短期收益要求和長期收益能力、絕對目標和相對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對投資團隊的科學激勵,實現保險公司穩健經營、提升價值的長期目標。
表8:投資考核體系
固定收益投資 |
創建獨特的管理工具—資產負債指數,為保險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資基準及績效考核方法提供定制化的有效標準:
|
權益投資 |
與長期穩定收益能力對應,鼓勵權益投資活動的長期化,避免一些盲目追隨市場走勢的短期行為:
|
另類投資 |
|
(六)投資為本 —— 樹立正確的投資文化
資產管理的本質是以投資為本,從客戶最終利益出發,實現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在長期發展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要緊抓資產管理核心本質,逐漸總結、凝煉出一套自身獨特的投資文化。
圖4:投資文化
在更好地滿足保險業務發展需求、提升保險產品市場吸引力的基礎上,做大做強保險資產管理規模,形成良性互動,達到公司與客戶的“雙贏”。
(七) 堅實保障 —— 有效整合、提升運營支持
日益擴展的投資范圍、日益復雜的投資流程離不開強有力的后臺運營支持。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要全面升級改造IT運營系統,高效運行范圍最廣、復雜性最高的后臺賬戶與核算管理系統,成為前臺投資強大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圖5:運營支持系統
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大資產管理時代,保險資產管理的專業化之路勢在必行。通過設立正確的投資目標、構建專業的投資體系、健全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樹立獨特的投資文化、建設一流的人才團隊、完善的激勵與考核體系、堅實運營保障來實現,如果把這7個方面都做好,很可能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專業化的過程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