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前人口問題的特征
第一,老年人口數量規模龐大。2021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約2億,這個數字超過了美、歐、日、韓四大經濟體的總和。
第二,老齡化速度快。過去5年我國老齡化率平均每年提升0.68個百分點,在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中國在1962-1973年出現嬰兒潮,這一強大的人口隊列即將在2022年及2023年進入老齡化,未來我們的老齡化率還會提高。最新數據表明,2022年或者2023年中國即將出現人口負增長,這是我們幾十年來沒有見過的新現象。
第三,未富先老。中國當前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11.9%,人均GDP是1.3萬美元。當韓國、日本、美國出現11.9%的老齡化水平時,其人均GDP都已經達到3萬美金以上,基本上是我們現狀的2倍多。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到2035年中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臺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其中蘊含的量化目標是中國人均年收入達到2.5萬美元以上。結合65歲以上人口的占比預測,從現在到2035年,我國老齡化和人口未富先老的趨勢會異常明顯。對于任何發達國家應對老年齡化的經驗,我們都無法直接參考。
第四,養老三支柱的總量不夠,第一支柱獨大,第三支柱才剛剛起步。
老齡化背景下的資產配置建議
從宏觀視角看全球居民財富配置的演化路徑,居民財富配置有個很明顯的趨勢,即從非金融資產、房地產向金融資產演化。在金融資產內部,現金和存款的占比在增加,同時股票資產也在增加,這是全球的大趨勢。
這個背景下,有兩個有趣的特征值得關注,一是亞洲國家,像中國、韓國、日本等,相對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體,其居民存款和現金占比較高,股票占比較低。中國已經是全球居民現金和存款占比最高的國家。另外,因為疫情等方面的原因,銀行儲蓄率進一步提升、達到了高點,預計未來10-20年,這部分占比會有所下降,但也會按照全球路徑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縱觀日美英德在過去2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觀察到他們在經歷老齡化的同時,對比股、債、房地產這三個大類資產的風險收益比,整體表現最好的其實是債券資產。房地產波瀾不驚,沒有太多的性價比(日本除外,其房地產是長周期的負收益);股票資產,除了美國股票在過去20年中有一個比較好的風險收益比外,其他國家的股票資產表現均不如債券及房地產。我們在做對比預測的時候喜歡強調美國的股票占比有多高、它的股票在過去20年漲了多少,然而這在全球范圍內可能只是一個特例,所以我們在做對照分析的時候要保持比較清醒的視角。
關于中國未來的資產配置,我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判斷。
一是利率,老齡化一般會伴隨著較低的利率水平,中國1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會長期波動下行,但是仍可以保持在一個合意水平,中國并不必然進入日本的低利率時代。
二是權益,應當積極捕捉結構性機會。我們認為從美國、日本來看,老齡化對權益回報的影響并不明確。展望未來,老齡化對中國權益回報的影響,可能會位于日本及美國之間。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未來中國要推動新興戰略產業的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技術、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的增長引擎。在這當中,未來指數的回報可能不見得有多亮眼,但是權益市場存在多方面的結構性機會。比照中國和美國的技術差距,可以看到中國在效率驅動型、客戶中心型產業鏈的爬升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我們在科技驅動型、工程技術型行業和半導體、醫療等行業還有努力進步的空間。未來的大市值公司,有可能會在科技驅動型這個短板當中誕生。關于權益的最后一個亮點就是可持續發展及ESG投資,這一領域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市場份額都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三是大類資產公募REITs。美國現在公募REITs超過1萬億美金,在全球REITs的占比超過了65%。中國當前REITs市場的狀況和美國90年代相似,房地產市場最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乃至衰退,經濟增速放緩。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中國的權益型REITs從0到現在超過了800億。考慮到當前中國的基礎設施存量規模130萬億,A股總市值90萬億,從證券化率的角度估算,REITs未來在中國將是萬億級的市場。
四是房地產,作為非常重要的大類資產,老齡化對房產回報的影響不太明確。以日本的房產回報為例,在其人口撫養比達到拐點之后一直是負回報。美國撫養比經過拐點之后,房產回報維持在5%左右。中國撫養比的拐點在2010年,在過去的10年中國房地產的年化收益率依然保持在7%以上。今后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深入,房地產的長期回報可能也要進入下行通道。但是這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考慮,那就是城鎮化向城市化的轉變。過去20-30年我們吃了一波城鎮化的紅利,未來三大都市圈的城市化可能還存在很多結構性機會。
個人養老金理財的創新實踐和展望
近年來,個人養老金制度從啟動到實施,速度非常快,政策力度也非常大,說明中國現在從高層到各主體,都認為養老三支柱“順勢啟航”,向前推進的政策制度已經齊備。在這個前提下,最大的變化就是把各種市場主體,包括商業銀行、銀行理財、公募基金、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以及養老三支柱的人社部平臺、理財登、中證登、信保登等基礎設施,統一納入養老三支柱這個重大工程當中。在銀保監會的指導下,九家理財公司試點發行銀行養老理財到現在剛好一整年,目前存續的養老理財共計48支,合計規模965億,一年時間達到近1000億。這期間,光大理財也是第一批試點的四家機構之一,期間共發行10只產品,募集總規模也超過了100億。
養老理財的特點有三個:第一是普惠,費率低,1塊錢起,覆蓋人群廣,每個人的購買金額不能超過300萬,這個300萬是各家銀行理財的加總。第二是長期性,所有試點的養老理財期限不能少于5年。第三是穩健性,強調的是業績的穩健性。這一年養老理財全行業的平均收益,和同期的萬得二級債基指數及同期的滬深300相比較都有一個較穩健的投資回報。總之,銀行理財都在摸索長周期維度下混合類大類資產的配置,包括多資產、多策略、策略保本、凈值控制、風險管理等等。
當前全行業正在銀保監會的指導下,從個人養老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創設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總結而言,人口新階段,在未富先老、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養老金融及養老金投資產品的創新和實踐恰逢其時,風正揚帆。
作者潘東系光大理財總經理,本文系作者在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外灘全體大會“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富管理”之外灘青年圓桌“人口結構變化背景下的資產配置策略”上發表的主題演講,小標題為編者所加。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SFI及作者所在機構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未經許可不得轉載。